趙一菲:一位多才多藝的創意工作者及其聯繫方式指南
趙一菲簡介
趙一菲是一位在臺灣藝文圈頗具知名度的多領域創意工作者,她的身份多元,包括作家、編劇、藝術策展人和文化評論者。出生於臺灣臺北,趙一菲從小就展現出對文學與藝術的濃厚興趣,大學時期主修中文系,後赴英國深造,取得文化研究碩士學位。
趙一菲的文字風格獨特,兼具知性與感性,作品常探討現代人的情感困境與文化認同問題。她的首部小說《邊界之舞》獲得臺灣文學金典獎提名,隨後出版的散文集《城市縫隙裡的光》更是在臺灣書市創下銷售佳績。除了出版作品外,趙一菲也活躍於劇場界,曾為多部舞臺劇撰寫劇本,其中《記憶的房間》一劇獲得臺北藝穗節最佳原創劇本獎。
近幾年,趙一菲將創作領域拓展至策展,策劃了多場以「城市記憶」為主題的藝術展覽,包括「行走的臺北」和「非典型家園」等,這些展覽透過多元媒材呈現當代臺灣人的生活樣貌,獲得藝術界高度評價。
趙一菲的代表作品與成就
文學創作
趙一菲的文學作品以細膩的觀察力和深刻的社會洞察見長。她的成名作《邊界之舞》描寫一位臺北女孩在香港求學期間的文化衝擊與自我追尋,小說中對身份認同的探討引起廣大迴響。此書不僅入圍臺灣文學金典獎,更被譯成英文、韓文等多國語言,讓國際讀者有機會認識臺灣當代文學的活力。
她的散文集《城市縫隙裡的光》則記錄了在臺北生活的點滴,從巷弄間的傳統市場到深夜的便利商店,趙一菲用文字捕捉城市中被忽略的美好。這本書連續數週登上博客來暢銷排行榜,並獲得「臺北書展大獎」非小說類首獎。
2022年,趙一菲推出最新長篇小說《暫停的時鐘》,探討疫情時代下的人際疏離與重新連結,這部作品被評為「後疫情時代最動人的臺灣小說」,入圍多項文學大獎。
劇場創作
在劇場界,趙一菲的劇本以詩意的語言和創新的敘事結構著稱。她的首部劇場作品《記憶的房間》透過五個互有關聯的獨白,探討家庭記憶如何形塑個人身份,此劇在臺北藝穗節首演後獲得熱烈迴響,隨後展開全臺巡演。
她與知名導演陳弘合作的多媒體劇場《光的殘響》結合影像、文字與現場音樂,探索數位時代下的情感疏離,該作品獲邀至香港、新加坡等地藝術節演出,成為臺灣當代劇場的代表作之一。
藝術策展
近年來,趙一菲將創作觸角延伸至策展領域。她的第一個策展計畫「行走的臺北」邀請12位藝術家以不同媒材呈現對臺北的多元解讀,展覽在松山文創園區展出期間吸引超過3萬人次參觀。
「非典型家園」則是趙一菲另一個廣受好評的策展項目,透過攝影、裝置藝術和檔案展示,探討臺灣移民社會中的「家」的定義。這個展覽不僅在臺灣多個城市巡迴,更獲邀至日本橫濱三年展展出。
網友常見問題:如何聯繫趙一菲?
鑑於趙一菲跨足多個領域且活躍於公眾視野,許多粉絲、讀者、合作邀約者或媒體都希望能與她取得聯繫。以下是目前可行的幾種聯繫方式:
1. 透過出版社聯繫
對於與趙一菲文學作品相關的邀約(如採訪、講座、作品授權等),最正式的方式是透過她的出版經紀人或合作的出版社:
- 大塊文化:趙一菲多數文學作品由大塊文化出版,可透過其官網「聯絡我們」表單發送郵件
- 印刻文學:趙一菲部分散文作品由印刻文學出版,同樣可透過官網聯繫
通常出版社會有專人處理作家相關事務,會視情況將合適的邀約轉達給趙一菲本人。
2. 透過藝文機構聯繫
對於策展或藝術相關的合作,可以嘗試聯繫趙一菲曾經合作過的藝文機構:
- 臺北當代藝術中心
- 臺灣攝影博物館預備館
- 空場藝術聚落
這些機構有時會作為趙一菲策展專案的協辦單位,可能掌握最新的聯繫方式。
3. 社交媒體平台
趙一菲在幾個主要社交媒體平台保持一定程度的活躍,雖然不常直接回覆私人訊息,但這些平台仍是了解她最新動態和公開聯繫的管道:
- Facebook :趙一菲有公開的粉絲專頁「趙一菲的文字與藝術」,定期更新創作近況和公開活動資訊
- Instagram :@yifeizhao 主要分享日常生活、創作靈感和展覽幕後花絮
- Twitter :較少更新,但偶爾會發布短篇隨想
在這些平台留言或發送訊息雖然不一定能獲得直接回覆,但趙一菲的經紀團隊會定期查看這些渠道的重要訊息。
4. 公開活動現場
趙一菲平均每個月會出席1-2場公開活動,包括:
- 新書發表會
- 文學講座
- 展覽開幕
- 文化論壇
這些活動資訊通常會提前在她的社交媒體或合作單位的官網公布,參加這些活動是近距離接觸並取得直接聯繫機會的最佳方式。
5. 電子郵件聯繫
經過核實,趙一菲的工作團隊有設置官方聯繫郵箱:
這個郵箱由她的經紀團隊管理,適合正式的商業合作、媒體採訪或藝文機構邀約。為提高回覆率,建議在郵件中清楚說明:
- 聯繫目的
- 具體合作內容
- 相關時程
- 聯繫人詳細資訊
通常非廣告性質、與趙一菲專業領域相關的郵件會在1-2週內獲得回覆。
聯繫趙一菲的注意事項
在嘗試聯繫趙一菲時,有幾點需要注意以提高成功率並展現專業態度:
-
明確說明來意 :無論透過哪種渠道,都應清楚說明聯繫目的,模糊的邀約很難獲得回應。
-
尊重隱私界線 :避免詢問私人問題或透過非公開渠道(如私人住址、家人等)嘗試聯繫,這可能造成反效果。
-
提前準備 :如果是講座或合作邀約,最好準備具體的計劃書,包括時間、地點、預期內容和預算等細節。
-
耐心等待 :趙一菲工作繁忙,回應可能需要時間,重複發送同樣訊息反而可能延遲回覆。
-
專業態度 :即使是粉絲來信,有條理、真誠的文字比大量重複或情緒化的內容更容易獲得注意。
趙一菲近況與未來計劃
根據最新訊息,趙一菲目前正籌備她的下一部長篇小說,主題圍繞跨世代臺灣女性的生命史。同時,她也在策劃一個以「島嶼記憶」為主題的跨國藝術計劃,預計將與日本、韓國和東南亞的藝術家合作。
2023年下半年,趙一菲將擔任「臺北詩歌節」的策展人,這將是她首次策劃大型文學活動。此外,她的劇本《午後的光》也將由國家戲劇院製作,預計於年底演出。
對於希望與趙一菲合作的單位或個人,建議關注她的社交媒體或訂閱相關藝文單位的電子報,以獲得最新的公開活動資訊。隨著她在國際藝文圈的能見度提升,聯繫窗口也可能有所調整,本文將定期更新最準確的聯繫方式資訊。
結語
趙一菲作為臺灣當代重要的跨界創作者,她的作品持續為華語藝文界帶來新視野。無論是作為讀者想要表達欣賞,或是專業機構希望洽談合作,透過本文提供的正式渠道聯繫,將有最大機會獲得回應。理解創作者的時間與隱私需求,以專業且尊重的態度建立聯繫,是開啟任何有意義對話的基礎。